您当前的位置是:主营业务 >> 家庭

家庭


家庭教育:正确比较让孩子更自信

教育孩子不是不可以比较,而是不能横向比较。比较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,横向比较指的是拿一个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,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破坏性比较;纵向比较是拿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,在时间的范围内,这是可以的,比如:你比以前懂事了;你越来越聪明了;你这次比上次考的好,这是不断努力的结果。

 

横向比较,一种破坏性的激励方式

比较是一般人用来激励孩子奋发图强的方法,我们希望通过比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,希望他能向别人学习。但在实践应用中,往往看不到想要的效果,反而会带来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。

我有一个朋友,从小念书很厉害,而他的弟弟却恰恰相反,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样,于是弟弟不得不从小默默忍受着父母、邻居和老师的比较。父母的口头禅是:“你怎么一点不像你哥哥,真是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”邻居和老师也会时不时地问一句:“听说你哥哥学习挺好,你为什么会这么差?”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有一个出色的哥哥很不幸,到了成年后,他才开始不再怨恨哥哥。

 

有一对双胞胎姐妹,姐姐学习很好,做事也认真、负责,因而经常得到父母的称赞。妹妹学习一般,生活上也马虎应付,经常被父母数落,拿她和姐姐进行比较。有一次,她在走路时突然晕倒,父母迅速赶到她身边,并给与精心照顾。当她醒来,看到父母着急、关爱的眼神,一下子找到一种被完全接纳的感觉,内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,后来她竟慢慢得了一种病,就是经常晕倒,医生认为,这是她潜意识在寻找爱的补偿。在每次晕倒的时候,当她发现父母对她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紧张后,她就又发展了其它的病症。

 

在以前,我的孩子学习不用功,我就经常对他说:“你看人家隔壁小明,人家每天读书读五个小时,你每天看电视看五个小时。” 结果,孩子没有因此少看电视,学习也没有多大进步,倒是父母整天气的不行。

 

比较式激励在刚开始的时候,会让孩子有点奋发图强的冲动,但听多了比较式的话,孩子反而会开始自我合理化,其实就是放弃。因为:首先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,他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;此外,你定的目标如果是他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的,他的内心就会感到无助、无望、无价值,并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破坏性信念;最后,再加上父母不断地批评指责,他们已经在潜意识里逐渐接受了“笨”、“懒惰”、“任性”的形象,有什么样的身份,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。

 

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,人们生来就喜欢比较,男人们在一起比谁的老婆漂亮,女人们在一起比谁的老公挣钱多,父母们在一起比谁的孩子学习好。“比”字两把刀,一把插自己,一把插别人,这种比较,不但没有效果,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。

 

如果父母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,拿他们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去比,孩子天天接受到的都是不如别人的信息,长期下去,孩子的意志就会被摧毁,造成自我价值感不足。此外,如果父母在他面前树立的标杆是她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的,她就会变得无望,开始自甘堕落,不思进取,破罐子破摔。这就是有些父母说的:“我家孩子真是没救了,说什么都不听!”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。还有在比较的过程中,落后的一方会觉得所有的批评指责都是因为对方而来,于是便有了羡慕嫉妒恨,这就破坏了孩子们之间的良好关系。本来可能只是学习不好的问题,现在又多了一项:对同学不友好。所以,在家庭和学校,我们随处可见,比较很容易把一个孩子变成“坏孩子”。

 

对于所谓优秀的孩子来说,比较也会带来负作用,他们可能会因此产生高人一等的想法,变得骄傲自负,并极有可能把打败他人当成一种乐趣。

 

所以,作为父母,不要拿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,尤其是在人格(信念、价值观、身份)这个层面,在这个层面上,男孩和女孩是一样的,乞丐和比尔﹒盖茨是同等的,他们都应获得相同的尊重。

 

孩子是独一无二的,不需要跟人比较

相信大家都知道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。其实,人和树叶一样,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,即使是双胞胎兄弟,即使是成长环境一样,结果也是性格各异、水平不一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。

 

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﹒加德纳博士说:“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,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。”他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,在全球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他说:“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,每个人生来都拥有语言文字、逻辑数学、视觉空间、肢体运动、音乐旋律、人际交往、内省、自然观察等八个方面的智能。但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,有的人可能有一些智能很突出,而另外一些智能差强人意。我们要用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孩子,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展自己擅长的那部分,这正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。”

 

7岁以后,孩子的性格基本确定。活跃型的孩子喜欢变化,注意力不集中,做事往往半途而废;平稳型的孩子不爱说话,喜欢旁观,做什么都不积极;能力型的孩子最不听话,喜欢顶嘴,做事快速行动;完善型的孩子比较敏感,说两句就可能会哭,做事追求完美。性格没有好坏,只是不同而已。作为父母,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有些行为只是性格表现,而不是问题行为,更不能拿孩子的这种行为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。

 

除了性格以为,孩子还有三种不同的学习类型。视觉型喜欢看,不太关心你说什么;听觉型喜欢听,看书时会读出声来;感觉型喜欢做,不会安静地坐着,对他们来说动起来学习效果更好。所以,作为家长,我们不要拿孩子学习的时候,在桌子面前坐多长时间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,我们要做是帮助孩子寻找适合他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。

 

总之,我们的孩子不需要跟人比,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态度,更是一种科学事实。

 

纵向比较,自己跟自己比

有的父母可能会说,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比较,孩子未来的成长环境中也会充满比较,就算我们不跟人比,也会被别人拿来比,如果孩子事事比不过,自信心又如何建立呐?

 

我的答案是,比是一定要比的,但要知道如何比,我们应该纵向比较,自己跟自己比,别人跟比人别,在时间的范围内。

比如:孩子上次考了60分,这次考了70分,即使考了70分,有的父母还会觉得比别人差多了,父母不要去在意别人,只需要知道,在当下而言,你的孩子在进步,在超越昨天的自己,这就值得赞扬。

 

我们应该明白,达成一件事情并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,还跟拥有的资源有关。我们无需追求完美,也无需超越别人,只要能不断地超越自己,就是在追求卓越。昨天60分,今天70分,就会很开心,继续努力。等到了80分,就更加认同嘉许自己了。到最后,只有有进步,做得比过去好,快乐就常在,信心就常在。

 

别人跟别人比是什么意思呐?

比如:丽丽妈带女儿去园园家玩,看到园园钢琴弹得很好,丽丽妈如果说:“你看人家园园钢琴弹得多好,你却什么都不会。”这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。正确的做法是,询问对方,你什么时候开始学的,每天练多长时间,怎么弹得这么好。园园妈妈一定会回答你说孩子学了多久了,每天是怎样怎样的坚持练习。那么你就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:“看到没有,园园用了两年的时间,每天都坚持练习才有了今天的成绩。如果你练习钢琴像你每天坚持练习舞蹈的话,几年下来,也一定会做得很好。”

 

这种比较把别人努力和进步的过程呈现出来,实际上展现了一个人如何超越自我的过程,这样就给孩子传递一个正面的信念——只要努力,你也可以做得到。所以,父母要谨记一点,比较不只是拿结果来比较,而是要同时把努力的过程呈现出来。通过这种比较,让孩子建立正面的思想,激发内在的动力。

 

用这样的比较方式:自己和自己比,别人和别人比,孩子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时候就不会再生起嫉妒心,而是产生好奇心——他是如何做到的?这样孩子拥有的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,生起的是欢喜心,我又找到了新的学习对象,有了再次进步的可能。当孩子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对方成功的秘诀时,他就会收获更多的喜悦,并把这些秘诀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。当通过实践获得不断进步时,孩子内在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强,越来越有自信。

我有一个朋友,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妈妈,她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不错。有时候,当别的孩子比她儿子考的好时,她就会让儿子把优秀的学生请到家里,大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。等孩子到下一次考试时,往往就能超越这些被她请来的孩子。

 孩子的自信从那里来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。当她通过努力,看到自己不断进步时,他就会相信凡事只要自己通过努力,并找到方法,最后就能达成。打击孩子自信最好的方法也是比,拿孩子与他做不到事情去比,拿孩子与比他优秀的孩子去比。

版权所有:阅铭心理咨询
黑ICP备15005579号